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科普知识

抽动症心理调整的误区

时间:2017-03-11 阅读量: 分享:

        对于抽动症的孩子,发泄和释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,孩子遇到了挫折、郁闷、不顺利,首先应该发泄。

        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发泄。小的孩子大部分发泄表现为哭闹,大些的孩子多表现为愤怒、暴躁,还有的是生闷气。不管什么方式,家长都应该理解,遇到事情孩子发泄属于正常反应,对于这个发泄一定要用平和的态度去接纳,孩子发泄的时候尽量不要干涉打扰。孩子发泄释放后,情绪慢慢稳定,情绪稳定了,才能去很好的处理遇到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 比如,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被家长拒绝了,正常人被拒绝后肯定郁闷,大人都如此,何况孩子。这个时候孩子的各种发泄是正常的。家长可以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,但是相对应的,要允许孩子发泄。孩子发泄的时候,家长的态度要平和而坚定。孩子发泄完情绪,会接受家长坚定的态度。你不能指望孩子既被你拒绝又欢天喜地。

        再比如,孩子弄坏了东西,孩子懊恼愤懑哭闹也都是正常情绪发泄。

        这里有两点禁忌是家长容易犯的,需要着重提醒:

1、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正常发泄情绪的时候,被孩子带进他的坏情绪里,跟孩子一起大喊大叫,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泄,孩子情绪处理不好,会影响后续事情的处理。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,要给出时间和空间,让孩子处理情绪,先处理情绪,再处理事情。

2、 家长也不要一方面对孩子情绪发泄暴跳如雷,一方面又作出让步:或者允许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,或者一边骂孩子一边帮孩子善后处理孩子弄坏的东西。不合理的要求需要坚定的坚持,孩子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需要他情绪平复以后自己处理,家长即使帮忙也应该以孩子为主,摔坏的东西,能修复的修复,不能修复也没办法,孩子应该学会承受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。



 
 
        在孩子的发泄方式中,有两种极端发泄方式,是需要家长注意引导的。

第一种,孩子动不动就哭,遇到事儿就哭,尤其还有很多是男孩子,让家长很崩溃。这种过度的“爱哭鬼”。其实是家长以下这些方式引导的:

在孩子遇到问题哭闹的时候,家长特别紧张,然后不等孩子发泄完,就立马各种安慰,东西坏了给你买新的,水洒了帮你擦干净,衣服破了给你换上,不允许的过分请求马上答应。

        在这种引导下,不管孩子是故意还是潜意识,都觉得哭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,一哭,问题马上解决了。也就变成了“爱哭鬼”。

       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,遇到问题,可以允许孩子发泄情绪,哭闹发脾气都没有问题,等情绪平稳了,正常处理:过分的请求不能让步;弄坏的东西自己想办法修好;形成的残局想办法收拾。

        已经习惯帮孩子善后了,要一步步来,发动孩子跟你一起处理,处理过程中,大人速度放慢,让孩子主导。

第二种,孩子被极度压抑已成习惯,不会大声哭,哭的时候只流眼泪不出声,压抑的哽咽,发脾气一般就是生闷气。这种情况,跟平时家长压抑孩子发泄有关,一般这样的家庭中,会有比较严厉而且特别厌烦孩子哭闹的家长。

        孩子的发泄被压抑,对于孩子身心特别不利,已经形成这种情况的,需要家长耐心引导,孩子哽咽的时候,家长要用平和的接纳理解的态度,蹲下身,安抚一下孩子:你很难过吧,想哭就哭出来。一般第一次安抚不一定能有效,因为孩子已经压抑成习惯,但是次数多了,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接纳,会慢慢的学会发泄。

        一般这样的孩子,什么时候学会了在家长面前尽情发泄,孩子的抽动症就好了一半了。

        温馨提示 :哭闹是孩子的正常发泄方式之一,不哭不闹就不是孩子了,哭哭才健康。